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發生緊急事故時,怎樣求救可以讓你或你的親友最快獲得幫助?

分享






  芝加哥合眾國際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UPI)曾發佈一則新聞,報導正值妙齡的女大學生遭人勒斃事件。死者全身赤裸,生前遭到毆打,屍體被一名小男孩在校園圍牆的樹叢中發現。

  警方指出,兇手行兇的時間是在人來人往的大白天,死者遇襲之處,還是市區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兇手將死者拖進樹叢時,肯定有很多人路經行兇現場。

  事後有民眾向警方表示,他曾在下午兩點左右聽到尖叫聲,但他並沒有前往查探。因為,大家對這件事好像都沒有什麼反應。(《透視影響力:人類史上最詭譎、強大的武器總析解》頁213)

  上面這一則不幸的新聞會發生的原因,就是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也就是,人多的時候,由於責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大家都會想「我不去幫忙,也有其他人會去幫忙」、「應該有其他人已經打電話給警察或救護車了,我沒必要重複打一次」、「大家都沒什麼動作,應該是已經有人在幫忙,沒事了」,反而容易會出現見死不救的狀況。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人多時,你獲得幫助的機率不會大增,反而還會從75%以上降成35%以下,甚至只有10%。從幾乎人人會幫忙,變成三個人走過,只有一個會幫忙,甚至一群人圍觀或冷淡經過,卻沒人願意主動上前幫忙。

  既然如此,怎樣求救才能最快獲得他人的幫助,避免他人見死不救呢?

  心理學家齊歐迪尼(Robert B. Cialdini)寫的暢銷好書《請你跟我這樣做:洞悉業務員、廣告、政治人物的六大心理戰術Influence: Science and Practice (5th Edition)》,舊版書名《透視影響力:人類史上最詭譎、強大的武器總析解》,填補了心理學課本沒有告訴我的事。

  他在書中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中風。(腦血管疾病是臺灣十大死因前三名,請將底下的例子轉述給長輩聽,差幾秒鐘很可能就能減少一個遺憾)

  中風是最常見的突發緊急事件之一。

  假設有一天你參加公園裡舉行的音樂演出,表演結束後群眾開始散去,你感覺到自己有一隻手臂正逐漸喪失知覺,剛開始不以為意。

  不過當你隨著人群移往遠處的停車場,卻開始感覺到麻痺正往下擴散到整隻手,甚至往上蔓延到半邊臉。你開始失去方向感,決定倚著一棵樹坐一下喘口氣。

  很快地,整個感覺變得不對勁了,坐下來也無濟於事,事實上,你的肌肉變得愈來愈難控制和協調,嘴巴和舌頭已經開始不聽使喚。

  你想起身,卻站不起來。這時腦海裡閃過一絲恐懼的念頭:「天啊,我中風了!」

  人們魚貫走過,沒人注意到你。少數人發現你靠在樹旁怪怪的,或是看到你的表情不太對,他們開始環顧周遭其他人的反應,卻看不到任何人來關切你怎麼了,於是他們以為你沒事,走了。

  要是身陷在這樣的困境當中,你會怎麼設法尋得協助?

  隨著行動能力逐漸喪失,你分秒必爭。要是在找得到人協助之前,就無法言語、行動,或失去意識,那就糟了。所以動作要快。

  最有效的求助方法是什麼?

  呻吟或喊叫都沒用,這麼做也許能讓吸引到一些注意,卻不能發出足夠的訊息,讓路人知道眼前這位仁兄遇到了麻煩。

  如果單純的喊叫無法找到人過來幫忙,或許你就應該發出更明確的訊息,讓大家知道你需要協助,別讓旁人以為你並無大礙。試著說出「救我」或「幫我」這句話,別顧慮太多,現在可不是不好意思的時候。感覺到中風的前兆,你可沒有時間想自己會不會反應過度。生死繫於你這一念之間。

  不過呼救聲再響,也還不是最有效的求救法。

  這麼做固然能讓旁人更確定這是緊急事件,卻不能驅除他們內心一些更大的不確定:這位先生需要什麼樣的協助?我幫得上忙嗎,還是去找更有能力協助他的人?有沒有人已經去找醫療人員前來處理,還是我該去找?當旁人在你面前不知所措時,可能已經錯失了救你依命的關鍵時間。

  顯然你得多做點表示,讓他們知道你需要急救協助。需要什麼樣的協助?什麼樣的人幫得上忙?

  那麼,你要怎麼做,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結果,建議你將全部的注意力往某個人身上集中,先不管人群中的其他人,眼睛看著他,手指著他(如果手動得了),只對他說話:「這位穿藍夾克的先生,我需要人幫忙。叫救護車。」就這句話
,你可以消除所有人的不確定感,爭取自己獲救的時間。

  這句話賦予這位穿藍夾克的人一個「救援者」角色。現在他應該知道眼前的人迫待救援,瞭解到他(而不是別人)有責任提供協助,最後更明白他可以如何伸出自己的援手。所有事實擺明,他得趕快採取行動救人。

  請特別注意,一定要先揪一個人出來,這樣得到幫助的機率超過七成五。如果沒有先指定一個人,得到幫助的機率可能會低於三成五,最糟時只有一成。

  概括地說,需要緊急救助時的最佳策略,就是降低旁人對眼前狀況、還有自己責任的不確定。你需要什麼樣的幫助,盡可能明確地傳達出去。別交給旁人自己去臆測,特別是遇到一大群人在場的時候,社會保證原則加上連帶的人眾無知效應,很可能讓他們以為你沒什麼事。(《請你跟我這樣做:洞悉業務員、廣告、政治人物的六大心理戰術》,舊版書名《透視影響力:人類史上最詭譎、強大的武器總析解》頁183)

  第二個是齊歐迪尼自己本身出車禍的求救經過。

  幾年前,我開車行經某十字路口時,遇上一樁很嚴重的車禍;我和另一位駕駛人都受了傷。對方陷在駕駛座當中昏迷不醒,我流著血,蹣跚地走出車子。

  路過的車子紛紛慢了下來,所有人都驚視於我們的慘狀,卻沒有人真的停下來。

  我直接用手指向一位伸頭探視的駕駛人,說:「叫警察。」對接下來第二部與第三部車裡的人又說:「停車,我需要幫忙。」

  不僅這些人立刻幫助我,還帶動更多人前來協助。更多駕駛人主動停了下來,趕去照料與我相撞的那個人。

  社會保證原則在這裡發揮作用,一旦先起了頭,社會保證的力量會接著帶動一切讓大家同心救助而非冷漠旁觀。(《請你跟我這樣做:洞悉業務員、廣告、政治人物的六大心理戰術》,舊版書名《透視影響力:人類史上最詭譎、強大的武器總析解》頁185)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如果你不希望你的至親好友不幸發生意外時,像之前新聞報導中的人孤立無助,就告訴他們這個知識吧!

註:《請你跟我這樣做:洞悉業務員、廣告、政治人物的六大心理戰術》、《透視影響力:人類史上最詭譎、強大的武器總析解》這兩個版本的書已絕版,請改買新版的《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


相關文章:
  腦中風的警訊與處理方法
  「為善不欲人知」的原因跟你想的不一樣──善人門前是非多
  社會心理學家Robin M. Akert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起因
  惡人常早夭,好人易長命
  好事為何多磨?好人為何會辦壞好事?
  再談家暴(DV,Domestic Violence)
  危險家暴的30項徵兆

7 意見:

張清浩 提到...

您這篇心得很重要!請准我將這篇文章傳出去,讓大家知道在發生緊急事故時,應該如何求救。

Ming-Tsung 提到...

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只要您附上出處連結,讓人知道原始出處是這裡。歡迎將這篇文章傳出去。

另外,每本書都是作者的智慧結晶,若像我一樣有節錄到書中內容,請不要刪去內容出自哪本書的敘述。

匿名 提到...

您好!

也請讓我把這篇(連結和所有書目資料)貼在我的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lemonhead

非常謝謝您!:D

匿名 提到...

這篇很實用,值得推薦

Ming-Tsung 提到...

所有想分享這篇文章的善心人士,只要您附上出處連結,讓人知道原始出處是這裡。歡迎將這篇文章傳出去,不用特地徵詢我的同意。

另外,每本書都是作者的智慧結晶,若像我一樣有節錄到書中內容,請不要刪去內容出自哪本書的敘述。

腦血管疾病跟意外事故長期名列十大死因,希望此文能減少令人哀痛的遺憾。

匿名 提到...

收到mail了, 你的格內有很多寶貝, 有空可以讓更多人看, 我已將你的資料, 轉貼到我的Blog囉~會謹尊你的原則 先謝啦~

aboutfish 提到...

Ming-Tsung:

這篇也借我收到台灣好生活報的特別推薦網摘,謝囉: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20100113/1431

之前敝報首次收貴站網摘的文章是「美國警方怎樣讓街頭沒有飆車族」: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2009070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