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0日 星期二

讀《追逐日光Chasing Daylight》的隨想與書摘

分享







  假如你知道自己再過十分鐘就要死了,此時你會做什麼?衝上樓點燃從福特主政時期就藏在放襪子抽屜裡的那根萬寶路香菸?步履飛快地衝進老闆辦公室當面細數他的不是?還是開車前往新商場附近那家牛排館點一客五分熟的丁骨牛排,管它有沒有厚厚一層非常「不健康」的膽固醇?這當然很難說,不過我們可以很有把握地臆測,在生命最後十分鐘你可能會做的事,沒幾件你今天真的會去做。(《快樂為什麼不幸福?Stumbling on Happiness》頁27)

  那麼,如果一個跨國企業總裁被醫生宣告還可以活三個月,他會做什麼?《追逐日光:一位跨國企業總裁的最後禮物Chasing Daylight: How My Forthcoming Death Transformed My Life》記錄的正是這樣一個真實故事。

  活在當下,由衷地去感受周遭的一切,幾乎是我做過最難辦到的事。與此事相比,事業攀上頂峰、管理兩萬人的公司,甚至前九洞就已打出標準桿這些事根本就不算什麼。我並非唯一不知如何活在當下的人。既然我現在對時間以及時間與人的關係變得較為敏銳,於是我想到了兩個例子:

  曾有位同事告訴我,每回開上好幾小時的車,前去探望他那年邁的老母親,一進門,他母親對他說的第一句話總是:「你下次什麼時候回來?」

  有一次我陪女兒吉娜去看《蝙蝠俠第二集》,度過了愉快的兩小時,走出戲院時,她提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真希望還有續集。」她太希望(可以理解)當下那一刻能延續下去,結果反而無法真正活在當下!對某件尚不存在的事物的渴望,取代了確實存在著的此時此刻,一個該細細品味的時刻。……

  不久我便開始辨別哪些人並未活在當下,無論他們可能有著哪些信念。他們要不是活在未來,就是活在過去,也或者哪兒也沒活著。例如:

  ——那些不聽人說話、提問卻不等人回答完的人;

  ——那些憤世嫉俗的人;

  ——那些跟我一樣以為自己是同時望著森林與樹木,卻可能花太多時間在樹木上的人(或者森林)。……

  每天早上一起床,我都會盡全力活在當下,就只是欣賞周遭的景物。就再那一秒,因為如果能活在當下,我就不會那麼注意時間:一天的時間、用來完成我剩餘目標所需的時間、一年的時間、僅剩的時間。

  如果能活在當下,我就只會去注意自己正在經歷的事,而不會想到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經歷這件事了。

  如果能活在當下,情境與歷史就不再是個問題,經驗本身才重要。
(《追逐日光:一位跨國企業總裁的最後禮物》頁114)

  我想起歐諾黑(Carl Honore)為什麼想到要寫《慢活In Praise of Slow: How A Worldwide Movement Is Challenging the Cult of Speed》這本書的小故事。

  「一分鐘床邊故事」:我當下立刻被這幾個字吸引住。為了幫助家長節省應付孩子的時間,多位作家將古典童話故事濃縮成60秒鐘的錄音精選。想想看,安徒生童話改寫成執行概要,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想高呼萬歲!現在我每天晚上都得和兩歲的兒子進行拔河,他喜歡節奏緩慢、情節曲折的長篇故事,我卻總是誘導他挑最短的故事書,然後快快唸完。我們經常為此爭執。「你唸太快了。」他會大聲抗議。或者當我向門邊走去時,他會大喊:「還要再聽一個!」當我敷衍著床邊故事的例行公事時,內心半為自己的自私深感愧疚,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想趕著去做下一件該做的事——吃晚飯、收發電子郵件、看書、查看帳單、繼續未完的工作、看電視新聞快報。要我多花時間悠遊於兒童文學作家蘇斯博士(Dr. Seuss)的世界,是不可能的事。那步調太慢了。

  因此乍看之下,一分鐘床邊故事集簡直是個令人不敢置信的美夢。一口氣說上六七個「故事」,還花不到十分鐘——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接著當我開始考慮上Amazon訂購,多快可以收到整套書時,腦中浮現的一個反問句即時救了我:我該不會是瘋了吧?(《慢活》頁8)


相關文章:
  讀《追逐日光Chasing Daylight》的隨想與書摘……續
  假如…—心智之眼的盲點
  1年級到7年級的共同回憶
  每一秒的不同
  幸福會寫在臉上——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攜手雨中看
  活到一百歲以上的長壽秘訣
  人的記憶有多不可靠?
  你絕對想不到的寫日記的七大好處
  憶往惜今
  別當正常的傻瓜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