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惟愛為大

分享









  有很多故事開頭第一句話總是「從前,有一個國王」,可是接著說下去就千變萬化各有各的精彩。第一個故事說,國王一直想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為什麼要活在世界上。為了答覆這個問題,國內最有學問的人為他寫了一本書,可是他一直沒有時間看。後來他生了重病,自己知道要離開塵世,就要求那最有學問的人把答案濃縮成一句話,使他能在死前解開心中的謎團。那人就走到病床旁邊,彎下腰去,在他耳朵旁邊低聲說:「人生,就是上帝教一個人來到世界上受苦,然後,他死。」國王聽了,恍然大悟,他說:「哦,原來是這樣的!」他就死了。

  我在《開放的人生》裡引用這個故事,擅自在答案後面加了一句。我說,由於版本問題,這個答案不完整,它的全文是「人生,就是上帝教一個靈魂到世界上受苦,然後,他死;然後,他受過的苦,後人不必再受。」無可諱言,我在增添這句話的時候,心中想到耶穌。依基督教義,耶穌受難,死於酷刑,世人因他的死而有機會「不致滅亡,反得永生」。這是人生的終極答案,也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這是不是太難了?世上有幾個人是耶穌呢?我想,大聖大賢所立的榜樣應該人人可以做到,否則,他出世的意義就太小了。須知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把痛苦加給別人,也都有能力減少別人的痛苦。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電視正在討論垃圾回收的種種問題。採訪顯示,不知有多少房客,不理會分類的規定,仍然把所有的垃圾丟進一個垃圾桶裡,反正受處罰的是房東。你看,幾個房客就可以給一個房東增添很大的壓力,添無盡無休的麻煩。如果人事無常,這個房東忽然做了房客,他該怎樣處理自家產生的垃圾?「多年媳婦熬成婆」,撈回老本?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兩者他都能做到,只要他願意。



  「多年媳婦熬成婆」,在我們的社會裡,婆婆的特權一去不返,這句話只落了個比喻。從大處著眼,現代人受的苦少,古代人受的苦多,社會是照著神的意思發展。想想這世上多少聖賢才智,英雄豪傑,他們各自有不同的抱負,歸納起來:主要的抱負不過是「前人受過的苦、後人不必再受」而已。在巴哈的時代(1685-1750),麻醉藥還沒有發明,巴哈因眼疾開刀,醫生的辦法是用橡皮棍子把他打昏。以巴哈這樣的音樂天才,竟然要受這樣的折磨!現在,你我都免掉了這番苦楚。那發明麻醉藥的人,就是一個小型的基督。

  在我年紀幼小的時候,家鄉還有人給女兒纏足。纏足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事實上它是把孩子的兩隻腳弄成殘廢,為了使腳縮小,母親可能要用針尖刺遍女兒的腳背腳趾,放出血來,女兒哭,母親也哭。「小腳一雙,眼涙一缸」,缸中有母女兩人的涙;一雙腳纏小了,纏定了,那也不是痛苦的結束,女人一生受小腳之累,忍辱含垢,處處輸人一著。幸而有人提倡天足,反對纏足,女人不必再自己戕害自己的健康,這也是「前人受過的苦、後人不必再受」。

  想想看,人的痛苦是哪裡來的呢?戰爭使人痛苦,幸而戰爭不常有。天災使人痛苦,幸而天災有一定的範圍。但是有一種痛苦,時時有,處處有,永遠沒完沒了,那就是人加給人的痛苦。你坐地鐵,座位的椅背上塗著口香糖膠,有人想留點痛苦給你。你看電影,座位的椅墊擺著圖釘,有人想留點痛苦給你。為什麼公共廁所總是那麼骯髒?無非是每個使用廁所設備的人,都想自己省點事,別人費點事。古人說苛政猛於虎,老虎難得一遇,而那些捕快、衙役、稅吏、師爺、地保,總是與你長相左右。

  除非你特別留神,你隨時可能增加別人的痛苦。有人反對這句話,後來,他的孩子進了哈佛大學,他把孩子的照片放大了,掛在客廳裡,一有機會,就指著照片對親友稱讚孩子的天資,誇耀孩子的成績,兼及學校中的草木蟲魚、學生間的酬酢往還,親友聽了坐立不安,因為他們的孩子都進不了哈佛。這樣過了四年,四年後,孩子由哈佛畢業,客廳裡換上孩子的畢業照,增加了孩子的畢業文憑,他繼續「虐待」來訪的親友。我不知道現在還有人看《曾文正公家書》沒有,曾國藩特別注意防止人在得意忘形中挫折別人,對家中子弟再三告誡。看了他的書,你才發覺,無論我們的地位多麼低微,都有力量傷害別人,若是擁有財富權勢就更不必說了。



  為什麼要「使自己受過的苦,別人不必再受」呢?因為那樣可以有更好的生存環境。要怎樣才可以「使自己受過的苦,別人不必再受」呢?那要心中有愛。「神愛世人」,所以捨子;子也愛世人,所以捨己。基督以身作則,先走一步,他希望世人以自己的本分、自己的能力跟進,所以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愛是什麼?愛是希望你好,盡我的力量幫助你更好;你比我好,我不嫉妒,幫助你,我不後悔。父母看見子女俊美,會嫉妒嗎?醫生看見病人痊癒,會後悔嗎?教師看見學生進步,會痛苦嗎?當然不會!他們心中有愛。基督精神就是這「愛」的持久和擴大,加上升高。

  愛,不但減免別人的痛苦,也減免自己的痛苦。我有個朋友,在某某大醫院裡做藥劑師,他們藥界有個規矩,上班後站著工作,不能坐下。醫院太大,病人太多,配藥的部門非常忙碌,他天天做到筋疲力盡,二十多年做下來,心裡生出一個念頭。他對我說,他每天面對排隊取藥的長龍,不免狠狠地自問:「這些病人為什麼還不死呢?為什麼還在吃藥呢?」內心煩躁,鬱鬱不樂,終於患了高血壓。我勸他愛那些前來取藥的人,他不以為然,問我:「愛他們,我能得到什麼?」可是恨他們,又能得到什麼?「愛」得不到的,「恨」更得不到啊!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在山東,一個父親,一個母親,一個兒子,組成一個家庭。山東人常說「無仇恨不成父子」,也許因為有代溝,也許到了反抗期,十六歲的兒子和父親鬧翻,離家出走。就在兒子掉頭不顧的時候,母親追出來,一路追趕,一路叮嚀:「孩子啊,你出去散散心,什麼時候想回來,你就回來。」兒子走後,母親除了倚門倚閭以外,每天晚上都在窗前點一盞燈,終夜長明。每晚睡前都收拾孩子的床鋪,把被子打開,枕頭擺好。每天都燒半鍋稀飯,灶下留著火燼。每天夜裡都不閂門。終有一天,她的兒子回來了,白天怕羞,躲在村外的樹林裡等天黑,等夜深,窗戶上的燈光給了他勇氣,他站在自家門外,伸手推門,他的手一碰到門,門就開了。進了門,掀起鍋蓋,舀起稀飯就喝,掀起被窩,倒頭便睡。一天風雨就這樣過去。

  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也在山東,也是一夫一妻一子三口之家,也是兒子離家出走,那父親一路追,一路罵:「你死在外面好了,敢回來,我打斷你的狗腿!」第二天,做父親的就找來鎖匠,大門換了新鎖。終有一天,他的兒子也回來了,也是躲在村外的樹林裡等夜深,可是下面的情節不同,他推門推不開,用原來的鑰匙開門,投不進。他在門外徘徊了半夜,沒有勇氣叫喊,又向村外走去。這一去音訊杳然,生死茫茫,任憑做父母的追悔莫及。

  這讓我想起電影「小孩不笨2」裡主角成才和他父親的悲劇。

  「愛能遮蓋別人的罪」,這話一點也不錯。如果我們加以引申,遮蓋了別人的罪,往往也就避免了自己的悲劇。前者是付出,後者是報償。



  有大愛,有小愛。最大的愛是愛仇敵。人若能愛仇敵,他就能愛一切人。猶如一個舉重選手,他能舉起兩百磅的鐵球,那麼一百磅,五十磅,三十磅,也都能舉得起來。猶如一個數學家,他會高等數學,那麼加減乘除自然不成問題。「先立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所以耶穌要他的門徒愛仇敵,這是最大的愛。百川匯成愛之大海,海水蒸發成雲,雲騰致雨,又成百川之源。

  也記不清有多少人了,他們都說:「要我做什麼都可以,惟有愛仇敵辦不到。」1947年的耶誕節,我在河北讀大公報,這天的社論中提到愛仇敵,這位主筆認為愛仇敵「何其違反人性、何其不可能!」我常想,如果愛仇敵是這樣困難,基督為什麼要出這一道難題給我們做,如果把世人都難倒了,豈不違反他降世的本意。

  有一天,我忽然看見一點亮光。我想起故鄉流傳的一個故事。據說有個摸骨看相的專家,偶然看見一個小孩子,就對孩子的母親說,你的兒子生了一身大富大貴的骨頭,將來會操生殺大權。這個做母親的十分興奮,她在廚房裡一面切菜,一面自言自語,用刀剁著切菜板,數半生恩怨,將來兒子操生殺大權的時候,定要張三李四人頭落地。她每天在切菜的時候行刑,一個月功夫,差不多把親鄰殺光了。

  依民間習俗,廚房裡有位灶神,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是老天爺派駐的耳目。這位母親用切菜刀剁著砧板所發的宏誓大願,老天爺都知道了。老天爺說:「這怎麼行!她的兒子憑什麼操生殺大權?」左右回奏,因為孩子生了一身大富大貴的骨頭。老天爺說,那就給孩子換骨頭。

  於是孩子忽然生病,高燒不退,神志昏迷,由天上派下來的外科醫生執行換骨手術,把孩子全身的骨骼都抽掉了,只有牙齒如故。這孩子長大以後成為名醫,藥到病除,天天有病家請他吃酒席,他那一口富貴的牙齒仍在,跟操生殺大權的人有同樣的享受。



  這孩子為什麼後來做了醫生?老天為什麼要他做醫生?正是為了教他愛仇敵!醫生總是想把病人治好,即使是他厭惡的人,是他憎恨的人,是他猜忌的人,他仍然要盡心治療,看見病人一天天恢復健康,他會很安慰、很快樂。換言之,他母親拿著切菜刀要殺的人,正是他要救的人。所以說「醫者父母心」,「醫者視病如親」。

  以我來說,我是一個作家,我愛文學,也愛讀者,我總是盡心、盡力、盡意把文章寫好。我總是把最好的內容、最好的形式拿出來,希望對讀者有益處。我的文章登在報紙上,人人可以看見;朋友看了,就是我愛了朋友,敵人看見,就是我愛了仇敵。

  照這樣看,「愛仇敵」,也許並不是那麼困難;「愛仇敵」,也許我們天天在做、人人在做。也許,正因為如此,耶穌才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擔子是輕省的」。也許,正因為如此,耶穌才提醒我們,「上帝降雨在義人的田裡,也降雨在惡人的田裡」。

  有一個作家,他堅決反對愛仇敵。他恨有錢的人,恨上流社會。他想了一個報復的辦法:寫色情小說。他以上流社會為背景,寫上流人物的性生活,寫他們頹廢淫亂,尤其著意引誘他們未成年的子女墮落。他是很好的作家,技術相當出色。他的書一本一本出版,一本一本暢銷。他面對上流社會宣稱,我要朝你們臉上抹灰,鏟斷你們的根苗。可是結果怎麼樣?「上流社會」的孩子學壞了沒有,我不知道,他自己的孩子倒學壞了,因為他的每一本書上市以後,他未成年的子女都是忠實的讀者。他本人,也淪為一個不受尊敬的三流作家。你看,不愛仇敵就不能愛朋友,不能愛親人,甚至不能愛自己。



  保羅說:「有信有望有愛,其中最大最要緊的就是愛。」

  我想,如果沒有愛,也就沒有信,既然世人的處境與我痛癢無關,為什麼還要相信人生的意義在於「使自己受過的苦,別人不必再受」呢?如果沒有愛,也就沒有望,既然世人的結局由他們自作自受,為什麼還要盼望終極的救贖呢?信望愛迴圈相生,三位一體,唯愛為大,唯愛為先。

  若是有信而無愛,那人必定殘忍。中國歷史上有個張獻忠,他堅信世人都有罪,都該受上天處罰,可是他沒有愛,他想出來的辦法是殺殺殺殺殺殺殺。張獻忠究竟殺了多少人,歷史家也說不清楚,四川省被他殺得人煙稀少,要向外省引進移民。他的大軍所到之處,老百姓紛紛逃亡,有一個窮苦的老頭子,自認為太窮、太老,沒有逃走,他向張獻忠訴說自己的苦況,張獻忠說:「你既然這麼苦,為什麼還要活下去?」手起刀落,親自把那人砍死。

  張獻忠下令用婦女的小腳堆成一座小小的金字塔,他需要一雙最小的腳做塔尖,找來找去都不稱意。他忽然看見自己的愛妾,看見她的腳完全合格,立刻砍下來使用。他殺人理直氣壯,問心無愧,堅決相信符合天意。

  若是有望而無愛,那人必定自私。世人誰沒有願望?誰又沒有私心?願望和私心孿生。「望子成龍」把兒女當私產,「望治心切」卻又逃稅,「望梅止渴」卻又殺果樹劈木柴,這種例子比比皆是。有人熱烈地盼望自己做富翁,他也堅信一塊錢加一塊錢必定等於兩塊錢,可是心中沒有愛,他變成一個守財奴。必須心中有愛,有大愛,所信所望超乎自己的利害,信望愛三者具足。



  有一位太太為丈夫所遺棄,向親友訴說內心的憤怒和痛苦,親友提不出因應的辦法,我在旁插嘴:「那就信教試試吧。」半年後,這位太太打電話給我,她說,半年以來禮拜從未缺度,捐款從未後人,禱告從未減少,可是,她問:「耶和華不是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嗎?為什麼那個沒良心的還不出車禍?」

  我對她說,世上苦人多,基督徒心中有愛,他關心別人的痛苦,他自己的痛因之紓解了,昇華了。她立刻反問:「既然是那樣,我們信這個教幹什麼?」我心裡想:我的天!這個問題叫我怎麼回答!可是我馬上有了答案,我說,愛人是一種能力,我們能力不夠。宗教信仰可以培養並提升這種能力。世上如果有一種宗教,只要他一念咒,就有人死亡,這種宗教必不能源遠流長,人必設法消滅它。世上如果有一種宗教,只要你捐錢,就會加十倍百倍賺回來,這宗教的信仰者必不受尊敬,人們把他歸入高利貸一類。中國民俗傳說中的送子娘娘,她自己是沒有孩子的,惟其無子,所以助人得子。這裡面有宗教的精義。

  所以宗教必須有神,宗教徒必須信神。哲學不能代替宗教,美育也不能代替宗教,因為哲學和藝術裡面沒有神。有神,才有至高的榜樣,才有可依賴的價值標準,如果沒有這個價值標準,損己利人是愚蠢,捨己為人是可憐。如果沒有這個價值標準,人只能為了利己而愛人,「愛」只能是工具,是謀略。如果沒有這個價值準備,「愛人如己」者終必後悔,他必定成為反面教材。如此,決不能建造一個美好的社會,尋回我們失去已久的樂園。(這篇文章最初收錄在《心靈分享》,之後改版為《心靈與宗教信仰》。王鼎鈞散文精選集《風雨陰晴》也有收錄此篇)

  我很喜歡這一篇文章。讀《強悍弱女子:曾晴教我的八堂課》時,馬上聯想到的就是這一篇文章。


相關文章:
  幸福基準線
  培養平等心和慈悲的法門
  蘋果是什麼顏色?
  Change:同理心的角度
  感恩的好處有那些?正向心理學家的研究這麼說
  感覺憤怒就應該發洩出來嗎?
  三個小習慣,讓自己更快樂

1 意見:

G.Epiphany 提到...

這篇文章相當有價值,"前人受的苦,後人不再受" 這句話真是整理到要點去了,感恩版主這樣的善知識,這是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