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滿招損,謙受益──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分享






  勝利病(victory diease)是指軍事指揮官在戰場上連戰連勝後,接著可能判斷不佳的情況。勝利者因自大、自滿、輕敵,不知道或無法開發新戰略而運氣反轉。知名的勝利病案例包括日本皇家海軍在二次大戰之初連續勝利後開始設定防衛周邊、拿破崙征俄失敗等。

  諾貝爾獎病(Nobel Prize disease)是指諾貝爾獎得主智慧退化的情況。經濟學家保羅.薩繆森(Paul Samuelson)形容諾貝爾獎得主染上這種病時的癥狀:「得獎者獲得獎章與美譽後,逐漸退步致一事無成,更有甚者,有些人變成吹牛大王,開始針對倫理、未來、政治與哲學等議題大鳴大放,坐在圓桌卻認為自己坐在首席。」

  商業媒體則創造了執行長病(CEO disease)一詞,這和投資人關切的議題直接相關,是指執行長坐到企業高位後就績效變差的情況。這三種病(勝利病、諾貝爾獎病、執行長病)都有相同的心理型態。(《投資人的大腦革命:平平都在做股票,為什麼有人賺錢,有人賠錢Inside the Investor's Brain: The Power of Mind Over Money》頁157)

  或許這可以統稱為大頭症。

  許多人內心都有成功的自動調節器,也就是說,投資人達到財務目標時,動機就會下降。人需要挑戰才會蓬勃發展,做一項活動一再成功時,新鮮感就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滿。自滿之後就會忽略風險,虧損可能會突然發生。

  讀這段時,想起九把刀有一本書名叫做《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

  我認識一位績效很好的交易員,他說他有「獲利上限」,讓他的績效無法突破內心的預設點。他說他已存有一輩子所需的錢了,也大量捐款做公益,因此持續交易的唯一理由是為了達到個人預期的年度報酬。超越那個內定標準,他就會失去動力。

  這種缺乏動力感對他的生活產生一些壓力,如果他6月就達到目標,下半年不交易要做什麼?他下半年的績效往往不好,只會一直炒單,直到新的一年來臨為止。因為義務與無聊而交易時,他坦承自己偶爾會刻意投入沒興趣的交易,所以績效往往不佳。為了解決無聊的問題,他訴諸自己好強的個性,在達到主要目標後,就進一步設定個人標準挑戰自己。

  人接受挑戰的方式,視個人的神經化學而定。有人會開始探索環境,有人則是站停下來等候良機;採取哪種方式完全視個人的神經化學平衡而定。

  這部份看起來似乎也跟性格內外向有關,參閱「[心理測驗]你是性格內向的人嗎?(一)」、「[心理測驗]你是性格內向的人嗎?(二)」。

  ……發現報酬時,多巴胺神經元會強化產生報酬的行為。多巴胺神經元會修改訊號的強度,讓人多做獲得報酬的行為(通常是強化給內側前額葉皮質的訊號)。這是透過多巴胺路徑的報酬學習過程。

  如果某種行為不再讓人覺得有益,腦中的正腎上腺素濃度就會升高。正腎上腺素會刺激人搜尋新的機會,是負責保持警覺與專注力的神經傳導物質,讓人探索環境,時常轉移注意力。正腎上腺素活動頻繁但不過度時,會讓人提高警覺與增加注意力。……

  投資人某一、兩年獲利特別好時,會開始產生自信,認為自己可以持續保持優異的績效,多巴胺的報酬學習過程會開始記住獲利的行為模式。但是腦內的化學變化讓他們很難對風險管理維持同樣的注意力,當他們開始覺得有點無聊,為了保持挑戰感,他們會打破個人能力的限制與風險承擔。交易時,多巴胺濃度較低(因為他們已經學到獲利技巧)與正腎上腺素濃度升高,導致他們更加無聊、浮躁且頻頻尋找新的機會。

  創下連續常勝紀錄果然不容易。人生最大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克里斯汀.席瓦裘西(Christian Siva-Jothy)原是華爾街最大的自營商交易員,他領導高盛自營部時,「他的交易、投資規模、一貫的年獲利水準,以及抗壓的沉穩度都是交易界的傳奇。」

  1994年在高盛任職時,席瓦裘西必須超越1993年的個人績效,他在1993年從外匯與選擇權交易中為公司賺進1億美元,而1992年同樣獲利非凡,所以「我的績效一直很好,有點得意忘形。」席瓦裘西表示:「我變得有點自滿。」進入1994年時,席瓦裘西帳上持有很大的日圓部位,2月初,他的投資部位上漲4000萬美元。隨著獲利成長,「大家開始說:『席瓦裘西又要賺翻了。』」

  1994年2月的第一週,柯林頓(Bill Clintion)口頭抨擊日本的貿易政策,導致日圓拋售風潮,席瓦裘西開始平倉:「我火速出清部位,但是怎麼也賣不完,因為我之前還賣出賣權。那簡直是一場災難,市場就是有辦法把你整垮。」

  這些交易讓高盛虧損了1億多,但席瓦裘西並未崩潰:「這事件到了第8天,市場出現最大的動盪,一天之內我就虧了約4000萬,我記得當時我有一股很強的念頭,想要起身一走了之,假裝一切都沒發生過,那種感覺相當強烈。不過我並沒有一走了之,深呼吸之後,就把所有部位都出清了。」

  席瓦裘西並沒有向強大的否認念頭投降,而是執行必要的交易。在情緒激動下,認知上的「防衛心」可能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培養面對激動情緒的勇氣需要練習與內在的力量。

  避險基金顧問史蒂文.卓布尼(Steven Drobny)問席瓦裘西從1994年的虧損中學到什麼,他回答:「自信是非常危險的。績效一向很好,並布表示未來也會持續如此。事實上,如果你的績效一直都很好,反而最危險。過分自信絕對是致命的……不管情況再怎麼順利,你都要時時警惕自己,退一步自問:『會出什麼錯?』事實上,事情愈順利時,就更應該觀察風險所在及下檔損失有多大。」(《投資人的大腦革命:平平都在做股票,為什麼有人賺錢,有人賠錢Inside the Investor's Brain: The Power of Mind Over Money》頁165)

  恰到好處的自信是謙遜與實際,也是準備就緒與確定的。自負則是自以為是與自戀的,他們把自己的錯誤怪到外部環境上,把偶然的獲利全看成自己的功勞。自負與自信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自尊心。自負的人把自尊心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一切以他們為準。

  自負會讓決策產生許多錯誤,自負者把糟糕的結果歸因於不可控制的環境,把好結果歸因於個人的卓越表現。他們很難從不是即時的回應中學習,因為他們有事後諸葛的毛病,比較不可能從錯誤中學習,他們認為:「我早就知道了……,下一次我會準備得更好。」接著,他們會扭曲回應,讓一切感覺好一點,使自己的處境看起來比較有利。

  研究發現,教育研討會可以減少一種自負的效果(儲蓄不足),教育也可減少其他領域的自負情況。有一種減少投資散戶自負的技巧,是提醒大家自負的負面後果。研究顯示,更多的知識可以改善創投業者的決策品質,減少自負的影響。

  除了教育以外,寫日誌也是有效的自我修正法(雖然費時)。寫日誌包括記錄個人的思慮流程(邏輯)、後續決定(行動)與結果(結局)。定期檢視日誌時,就可以看出糟糕決策背後的思考型態。

  席瓦裘西表示:「我要求自己記錄交易日誌。每天早上我都會重複同樣的動作:如果我手上持有部位,我會自問為什麼我會持有這些部位?有什麼東西變了?」

  席瓦裘西指出,他招募交易員時,主要尋找的特質是「熱情與謙遜」。熱情是強烈報酬系統的產物(尤其是阿肯柏氏核),謙遜則是自負的解藥。此外,如果一個人想從錯誤中學習,並將熱情導向正途,良心和謹慎是必要的。「招募人才時,我最重視的就是正直。」席瓦裘西提及自己的交易佳績時表示:「很多佳績其實是運氣的關係,不過謙遜可能是最重要的……。此外,你也必須樂在其中,很多人都是為了錢才跨入這一行,但長期下來是行不通的。」(《投資人的大腦革命:平平都在做股票,為什麼有人賺錢,有人賠錢Inside the Investor's Brain: The Power of Mind Over Money》頁170)


相關文章:
  如何撰寫投資決策日誌?
  你絕對想不到的寫日記的七大好處
  對抗心智老化的十大要訣
  從腦神經科學談活到老學到老
  如何培養興趣與好奇心
  射飛鏢選股票的猩猩與基金經理人──連續常勝紀錄與運氣
  別當正常的傻瓜
  活出自信──將自信建立於自己是誰,而不是你做到了什麼
  快樂,從心開始——學習創造樂趣
  越有錢,越快樂?
  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
  學習新解:多元智能理論心理學家的看法
  為什麼要(終身)學習?
  人笨沒藥醫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