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學習的問題在(寒)暑假?

分享

  學生成就差距不是學校造成的,關鍵在於暑假時間的利用。(《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頁271)

  每當寒暑假開始,或者新聞媒體在討論暑假作業的多寡時,我就會想到《異數Outliers》裡面提到的研究。

  美國教育辯論很少觸及暑假的問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學校生活的一個特點,就像畢業舞會或畢業旅行。但請看表1三組小學生的考試成績,再想想漫長的暑假是否真的有益心靈和學習。

  這些數字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教授亞歷山大(Karl Alexander)研究得到的。亞歷山大以巴爾的摩的一所公立小學650名一年級生為研究對象,追蹤他們接受加州成就測驗中數學和閱讀能力測驗的成績。表1就是學生的閱讀能力測驗成績。所謂的低、中、高則是指,學生家庭的社經背景。
  請看一年級那一欄,一年級的差異不大,社經背景最高的比最低的多了32分,但到了五年級,也就是四年之後,已經差了73分,是原來差距的兩倍以上。

  這種成就差距引起很多教育學者的注意,他們的反應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社經背景低的學生學習能力天生不如社經背景高的學生;換言之,社經背景高的學生也比較聰明。第二種反應則是認為,學校沒盡力幫助來自貧窮家庭的學生。學生沒學好是因為老師沒教好。根據亞歷山大的研究與分析,以上兩種解釋都不是事實。

  巴爾的摩教育局不只是讓學生在學年結束之前接受加州成就測驗,在暑假結束9月開學時,還會再考一次。亞歷山大教授認為,9月的測驗結果可以讓他做進一步的分析。他衡量學生在學年開始和學年結束的兩次成績,從這個差距,就可以評估學生在該學年的進步情況。如果他比較學生6月和9月的成績,就知道學生在暑假的學習如何。因此,他可以分析學生成就差距,究竟是在學年當中還是在暑假形成的。

  讓我們先看學生在學年中的表現。表2顯示,學生從9月開學到6月學年結束的進步成績。「總計」一欄代表,他們在小學一到五年級這5年的在校累積進步成績。
  表2呈現的結果,和表1截然不同。從表1來看,社經背景低的學生成績表現不佳。但表2顯現的結果卻是,社經背景低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在校成績進步累計為189分,而社經背景高的學生只有184分,社經背景低的學生與中等的學生只差一點,在二年級時,甚至是三組中表現最好的。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經過一個暑假之後,三組學生閱讀能力的成績變化(表3)。
  你看出表3其中的差異了嗎?第一欄顯示的是第一學年結束,放了一個暑假之後,在第二學年開學接受測驗的結果。社經背景高的學生,在9月開學閱讀能力已進步了15分以上,社經背景低的學生卻退步了將近4分。儘管窮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不錯,過了一個暑假之後,就落後了。

  再看看表3的最後一欄,四個暑假下來的成績累積結果,窮學生只進步了0.26分。因此,窮人家的孩子在放暑假的時候,學習就停擺了。但有錢人家孩子的閱讀能力卻突飛猛進,進步分數累積達52.49分。可見學生成就差距不是學校造成的,關鍵在於暑假時間的利用。

  會有這樣的結果,當然和家庭教養有關。我們在探討天才的章節,曾提到馬里蘭大學社會學教授拉洛的調查研究,並比較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兩個孩子:來自勞工家庭的凱蒂·布萊德與來自富裕家庭的艾力·威廉斯。艾力的父母對孩子的培養不遺餘力,會帶艾力去博物館、上各種暑期班、參加夏令營等。如果艾力在家無聊,還有很多書可以閱讀,他的父母也會隨時注意孩子的學習情況。過了一個暑假,艾力的閱讀能力和數學成績自然大有進步。

  凱蒂·布萊德則不然。她的父母沒錢讓她去參加夏令營,媽媽也不會要她去上暑期班,如果無聊,家裡也沒有書可看,也許只能看電視。凱蒂的暑假還是過得很快樂,可以交新朋友、在外頭玩、看電影等。但在這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暑假過後,她的功課就比不上艾力了。艾力不見得比凱蒂聰明,只是有比較多的學習機會,暑假那幾個月還是扎扎實實蒂學習,但凱蒂多半在家看電視或是在外頭玩耍。

  亞歷山大教授的研究結果,讓我們看到美國教育的盲點。我們不知花了多少時間討論小班話、課程重新設計、為每一個學生買新電腦、增加學校經費等,以為問題出在學校的教學上。看了表2我們才知道,6月到9月的暑假期間才是關鍵。學校並非教學不利,而是上學的時間不夠。

  為了證明這一點,亞歷山大教授做了一項簡單的課程實驗,讓巴爾的摩的學童一年到頭都到學校上課,不放暑假。結果發現,到了學年結束,窮小孩和富小孩的數學和閱讀能力,幾乎沒有差別。

  我們突然恍然大悟。亞洲學童數學能力特別突出,就是因為暑假沒那麼長。東方文化認為成功之道就在,一年360日每天早起努力,因此不會讓孩子暑假一連休息三個月。在美國,一年上學的日子平均是180天,南韓是220天,而日本則是243天。

  最近,有一項數學測驗問全球學生,測驗卷上的代數、微積分和幾何題目,有多少是他們已經學過的。對日本十二年級的學生,有92%都是以前學過的。這就是一年上課243天的結果。學習是要花時間的,學習的時間不夠,當然沒辦法學到那麼多。至於美國十二年級的學生,只有54%是學過的。對美國窮學生來說,學習的問題出在暑假,而不是學校本身教學不力。(《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頁268)


相關文章:
  多15%總分?還是少15%總分?——當基測指考可以吹冷氣
  稱讚孩子「很聰明」或「很努力」,會有什麼差別?
  《大腦當家:靈活用腦12守則,學習工作更上層樓》(Brain Rules)
  台灣學童數學比美國好的原因——看美國人自己怎麼說
  孩子比你想的還聰明
  從腦神經科學談活到老學到老
  我們是一個小國,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我們需要每個人每個頭腦──芬蘭國民義務教育新聞報導有感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