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美國蒙大拿州如何大幅減少吸毒人口

分享






  「模範警察抓毒販 槍戰殉職」、「割臉凌遲、剃髮、毒打! 毒蟲凌虐女友」、「摩鐵開毒品轟趴 赫見未成年、軍人」、「D奶妹藏毒 罵蒐證警『色狼』」這些都是最近一週在台灣所發生的社會新聞。

  實踐人本設計思考的做法,有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蒙大拿甲基安非他命計畫(Montana Meth Project),這個計畫是由非營利機構推動、以研究為基礎的宣傳運動,結果大大降低了蒙大拿州使用甲基安非他命的數量。軟體企業家湯瑪斯·席貝爾(Thomas Siebel)也支持這項計畫。席貝爾每年有一段時間住在蒙大拿州,算是該州的居民,他起初是從當地警長口中,得知蒙大拿州的毒品問題嚴重性。

  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俗名安公子、安仔、冰糖、冰塊、鹽、Speed、糖果、冰毒。長期使用會造成如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之安非他命精神病,症狀包括猜忌、多疑、妄想、情緒不穩、易怒、視幻覺、聽幻覺、觸幻覺、強迫或重覆性的行為及睡眠障礙等,亦常伴有自殘、暴力攻擊行為等。停用之戒斷症狀包括疲倦、沮喪、焦慮、易怒、全身無力,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或暴力攻擊行為。(資料出處:法務部無毒家園網

  把症狀對照新聞,就知道毒品氾濫會引起很大的暴力犯罪跟自殺問題。

  警長告訴他,他的部門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掃蕩安毒製造廠上。1992~2002年間,和安毒有關的住院案例增加了520%。到2005年,超過一半的寄養兒童是由於安毒毒癮問題接受寄養。

  席貝爾說:「我想到,或許我們可以把這種情形,當成消費者行銷問題來處理。」安毒可能是非法的東西,卻像消費產品一樣,隨時可以取得、價格便宜,流通效率良好。此外大家認為,安毒減重和提神之類的很多效果很有吸引力。因此蒙大拿安毒計畫採用新方法:希望宣揚安毒的黑暗面,降低安毒的銷量。

  這個計畫首先大舉研究安毒的消費者,判定他們的身分、他們所關心的事物以及接觸他們的方法。行動小組先針對一千多位12~24歲受訪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過去一年內曾接觸過安毒,近四分之一的人認為,試試安毒幾乎沒有風險,或是完全沒有風險。接著,行動小組訪問了毒品輔導員、一位戒毒的吸毒者、和家人都有毒癮的2位青少年,同時進行焦點團體座談。後來他們發現到一個重要事實:原先設定的目標群眾是18~24歲的人,其實設定年齡過高,因為大部分青少年在13歲左右開始對毒品有自己的想法。

  這一段內文,中文版「一千多位10~14歲」,跟英文版(page. 24)不同,我改成跟英文版一樣。年齡數字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這牽涉到這計畫的成敗,後面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小組設計了很多廣告,每個廣告都有不同的人物和訊息,然後拿到青少年群中測試,結果立刻發現,目標族群不希望成人和他們講統計數字或分享故事,而是希望聽到看來像是同年齡的朋友說話。統計也透露出,「連一次都不碰」(not even once)的口號得到最大的共鳴,小組因而把行動焦點放在這句口號上。

  另外,由於白天廣告太多,因此小組選擇在深夜裡播放廣告,成功獲得父母的注意。根據當時蒙大拿州總檢察長麥克.麥葛瑞斯的報告,這項計畫推行的第1年裡,和安毒有關的犯罪就減少53%。全州的調查顯示,過去1年內,96%的父母親曾經跟子女討論過毒品問題,比廣告開始播出時增加13%,而且超過一半的父母親說,這項行動引發了他們的熱切討論。這個計畫推動才2年,青少年吸安問題下降了63%。

  蒙大拿安毒計畫達成了降低安毒銷售量的目標,顯示出「注重觀眾需要」的重要性。雖然這項運動以青少年為目標,卻也使吸安的成人減少72%,和安毒有關的犯罪減少62%,把蒙大拿州從全美吸安比率第5高的州,一舉降低為第39名。後來,亞利桑那州、加州、愛荷華州和其他州都借用蒙大拿州的廣告,發動自己的反安毒計畫。而且這些廣告透過網際網路,利用病毒式傳播方式,不必花廣告費,放給數十萬名觀眾看。(《蜻蜓效應:最新社群行銷致勝策略The Dragonfly Effect: Quick, Effective, and Powerful Ways To Use Social Media to Drive Social Change》頁58)

  為什麼找出目標群眾的年齡這麼重要?

  當大家感到不確定時,比較容易根據別人的行動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此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條件:相似性。當我們所觀察行為的人和我們具有極高的相似性時,社會保證原則最能發揮功效。這種人的行為使我們產生認同感,進而塑造所謂的正確行為模型。因此,我們比較願意追隨和我們相似者的行為模式,比較不會模仿非我族類者的行為。

  ……這種傾向不但發生在大人身上,也發生在小孩身上。有健康研究員發現,在學校裡推行拒菸活動,只有由和他們同年齡的同儕領袖出來當拒菸大使,效果才能持續。而另一項研究顯示,孩童看到影片中同年齡的小孩快快樂樂地去看牙醫,就能降低他們看牙醫的焦慮感。我真希望自己早幾年知道這項研究成果,那就可以及早降低我兒子的另一種焦慮。

  我所居住的亞利桑那州,家家戶戶後院都有游泳池。可惜每年都有小孩子不慎溺斃,因此我決定要早點教我兒子學會游泳。問題並非他怕水,其實他很愛玩水,只是他沒游泳圈絕不肯下水,無論我怎麼威脅利誘都無效。幾個月後,我請研究所裡的一位學生來幫忙。雖然那位學生是擁有救生員執照的職業游泳教練,還是失敗;他根本沒辦法說服我兒子離開游泳圈。

  就在那個時候,我兒子去參加夏令營,裡面有各種活動,包括游泳。有一天,我去接他下課時,看到他從跳板跳進游泳池最深的地方,嚇得下巴差點掉下來。我馬上脫下鞋子準備衝過去救他,沒想到居然看到他從水裡浮上來,安然地游到岸邊──而我手上拎著鞋子正準備跳進游泳池。

  「你會游泳了!」我興奮地說:「你會游泳了!」

  「當然,」他隨口答道:「我今天學會的。」

  「太棒了!真是太棒了。」我熱情地大喊:「但你今天為何不需要游泳圈?」

  看到老爸手裡拿著襪子大吼大叫,他感到很難為情地解釋:「我已經三歲了,湯米也是三歲。湯米可以不用游泳圈游泳,那我當然也可以囉。」

  我真恨不得踢自己一腳。和我兒子最相似的對象,當然是小湯米,而不是昂藏六呎之軀的研究所學生!早知如此,我就不必那麼大費周章還搞得灰頭土臉了。我大可在幾個月前跟湯米的父母約好時間,請湯米來我家玩,我猜只要一個下午就可讓我兒子丟掉游泳圈了。(《請你跟我這樣做:洞悉業務員、廣告、政治人物的六大心理戰術Influence: Science and Practice (5th Edition)》,舊版書名《透視影響力:人類史上最詭譎、強大的武器總析解》頁186)

  震撼心理學界的好書《教養的迷思The Nurture Assumption: Why Children Turn Out the Way They Do, Revised and Updated》,敘述的就是同儕、環境的影響力有多強大。


相關文章:
  說服是一門科學,而非藝術
  美國警方怎樣讓街頭沒有飆車族
  如何提高器官捐贈率?看看美國伊利諾州怎麼做
  一個男人減少全美國酒醉駕駛的真實故事
  一群美國在學高中生振興家鄉經濟的真實故事
  怎樣可以讓更多人做善事?
  一個4歲罹癌女童(8歲去世)為癌症研究募得100萬美元的真實故事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