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關於寬恕──心理學家的看法

分享

  找資料時,才知道「寬恕」也是正向心理學研究的其中一個重要課題。

  當一個人寬恕時,公平的概念出現在仁慈的概念之前。一個人在過去曾被另外一個人或一群人傷害或不公平對待時,他才會去寬恕他人。

  寬恕是對不公平的一種仁慈的反應,換句話說,一個人寬恕時必定對正確與錯誤有清楚的意識,他願意對別人錯誤的行為給予仁慈,寬恕的中心思想是要對不公平傷害他的人真誠地給予良善。

  當一個人寬恕時,他給予他人良善,從一個處罰的觀點,這個傷害者是不值得這樣被對待的。

  公平不只在寬恕之前,還與它共存,一個被傷害者可以同時選擇寬恕與公平,例如一個被竊二十元的人,他可以同時選擇寬恕小偷及要求小偷還錢。(《寬恕治療:解除憤怒與重燃希望之理論與應用Helping Clients Forgive: An Empirical Guide for Resolving Anger and Restoring Hope》頁18)

  《寬恕治療Helping Clients Forgive》的作者對寬恕的定義是:

  一個人在理性思考下認為他們曾被不公平的對待,當他們願意放下憎恨與其他相關的反應(他們有權力如此)並寬恕傷害者,在仁慈的道德原則下盡力對傷害者做出慈愛、無條件的尊重、寬宏大量及道德的愛(對傷害者及傷害的本質而言,他們是沒有權利要求受害者如此對待他們)。(《寬恕治療:解除憤怒與重燃希望之理論與應用Helping Clients Forgive: An Empirical Guide for Resolving Anger and Restoring Hope》頁19)

  寬恕不代表一定要和解。

  寬恕與和解有時候是一致的。這兩者都關注到一個曾經傷害他的人,然而這兩者仍有不同之處,寬恕是一個個別化的選擇去放下對傷害者的仇恨,並以較友善的態度面對他,寬恕是一種自由的選擇,它可能建立在不關注傷害者的作為下非條件式的決定。

  和解則涉及至少兩個人,一位是受害者,一位是傷害者,和解並非是一種道德行為,是建立在傷害者是否願意及有能力改變傷害的方式,和解是依賴個體是否有能力再建立信任及安全的關係,我們提及這觀點是因為急切的與身體傷害者和解,恐怕會有生命的危險,因一個人可以單方寬恕對方,但如果這個寬恕者希望與對方和解時,必須要等待與對方談判、討論與合作。

  「急切的與身體傷害者和解,恐怕會有生命的危險」,請參考「再談家暴(DV,Domestic Violence)」。

  寬恕是一種內在歷程,和解是一種兩個以上的人共同對已存在的困難事件一起完成的外顯性的行為歷程,寬恕並不是是傷害者希望和解而進行的,否則,受害者將會在傷害者是否願意改變的情境下決定是否寬恕,這不是又給受害者在寬恕歷程中陷入困境,這不是又給傷害者額外的權利嗎?

  和解歷程中,寬恕是必要的條件,但寬恕歷程中,和解並非是必要的條件。……

  事實上,當一個人寬恕另一個人時,和解的目標並不總是會達成,前面我們以一個被生理上虐待的配偶為例,其他例子亦可說明之。

  例如,一個儘管試著要與伴侶和解,但他仍持續對伴侶不忠;一個賭徒仍持續帶著家產潛逃,因此我們可以寬恕他人,但並不一定要與對方和解。(《寬恕治療:解除憤怒與重燃希望之理論與應用Helping Clients Forgive: An Empirical Guide for Resolving Anger and Restoring Hope》頁35)


  理論上,法律上的赦免(pardon)是在對赦免者沒有個人傷害的情境下發生。

  而寬恕則總是在對寬恕者有個人傷害的情境下發生。

  所以,即使一個人經常寬恕,也應該與陪審員或法官的職權無關。

  在陪審員或法官所處理的情況,受傷的是別人。(《寬恕治療:解除憤怒與重燃希望之理論與應用Helping Clients Forgive: An Empirical Guide for Resolving Anger and Restoring Hope》頁274)

  也就是只有被傷害的人才有資格談寬恕。


  真正寬恕會使人更能看清不公平,而非使人更為迷糊。當一個人不再否認,開始能檢視所發生的事件,並允許自己有憤怒期,他就會開始認清對方的行為是「錯的」或「不公平的」。(《寬恕治療:解除憤怒與重燃希望之理論與應用Helping Clients Forgive: An Empirical Guide for Resolving Anger and Restoring Hope》頁276)

  寬恕並不想真正去除犯行,而是要改變犯行的影響。

  如果你理解正確的話,就會明白,寬恕是對犯行的對策,而不是想假裝犯行根本未發生的一種魔法。

  寬恕者是想藉寬恕來使關係不致於扭曲。(《寬恕治療:解除憤怒與重燃希望之理論與應用Helping Clients Forgive: An Empirical Guide for Resolving Anger and Restoring Hope》頁276)


相關文章:
  澆花,不澆雜草──照料你的意識花園
  懂得放下,何等自在
  惟愛為大
  培養平等心和慈悲的法門
  感覺憤怒就應該發洩出來嗎?
  如何控制憤怒的情緒
  敵意——會不會罹患心臟病的重要指標

0 意見: